科研服务

  • 12月28日,《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公布新设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公告》(2023年第5号)公布,经各地申报、实地考察评估、评审和公示,宁波城市职院槭树种质资源库获批为浙江省省级种质资源库。据悉,槭树种质资源库由学校祝志勇教授槭树研究团队建设与管理。经过十几年科研积累,该团队已经面向国内外收集保存槭树种质资源近500个,授权植物新品种16个、审(认)定浙江省林木良种6个,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1个,授权专利9件,出版专著3部,发表槭树研究论文近40篇,槭树领域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23-12-30 527
  • 8月15日—18日,2023年EducationPlus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宁波城市职院景观生态学院申报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职业标准顺利通过答辩,被列为第一批“乍得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至此,学校已有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职业标准、网络安全技术员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建设项目、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塞拉利昂国家专业标准建设项目等三个国际认证的职业标准或专业标准建设项目。因积极参与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共建项目,学校还获评大会“优秀建设单位”。大会期间,副校长潘菊素受邀参加“聚焦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开发·加快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冈比亚·塞拉利昂·卢旺达·巴基斯坦”大会并发言。现场,她提出的国际职业标准或专业标准建设的“五个融合”理念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潘菊素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坚持“五个融合”理念,提高标准适应性,携手兄弟院校、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助力乍得、塞拉利昂、老挝等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据悉,本次会议以“构建国际高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链”为主题,由世界教育组织联合会、德国斯图加特展览集团、欧中“一带一路”文化教育、旅游和经贸发展委员会、陆海新通道职业教
    2023-08-21 356
  • 4月23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山东体育学院、日照市人民政府、山东体育科学学会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决赛闭幕。由学校王越锋老师联合校外研究团队开发的“木球比赛计分系统”在本次大赛中荣获体育产品展示组铜奖。“木球比赛计分系统”主要用于木球比赛现场计分,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比赛成绩远程、实时、准确地上传至赛事管理平台,并由平台进行自动汇总和排名,从而实现比赛过程的无纸化、数字化创新。该项科技成果的获奖,是数字赋能体育的创新性举措,实现了学校历年来在知识产权成果获奖方面的零突破。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的体育科技创新领域内规格最高的赛事,在促进体育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体育科技的普及、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次比赛的参赛单位涉及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共有71所高校、70家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参加。经初赛评选,共有259项入围决赛。决赛最终评选出金牌4项,银牌14项,铜牌35项。
    2023-04-26 202
  • 日前,宁波市教育科学规领导小组、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文公布了宁波市(2021-2022年)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名单。本次评选活动由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每2年开展一次。本次共评选出75个先进集体和124名先进个人,旨在表彰为宁波市教科研做出积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我校青年教师刘峰老师注重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成果,成绩突出,被评为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刘峰老师自2018年10月到我校工作以来,潜心教学和科研,主持、参与省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多项,积累了各类丰硕的科研成果;充分发挥竞赛育人的引领作用,以教科研融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带领团队走出实验室深入社招班学员田间地头,送科技下乡,让教科研成果扎根扎根祖国大地;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工作战线上,作为农村指导员长期驻扎象山县新桥镇贫困村海台村,给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让村民们看到了产业振兴乡村的希望,培养了一批批懂技术、通电商、善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2023-02-20 872
  • 近日,我校旅游学院朱岚涛、孙玲玲等老师撰写的《关于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纵深推进“清廉鄞州”建设的咨询报告》刊登于《咨询研究》第4期,获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沈敏批示。清廉建设是浙江省委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打虎拍蝇”防止系统性腐败与基层腐败的有力手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报告首先从综合治理、清廉阵地、清廉文化、数字化治理方面总结了鄞州清廉建设取得的成绩,对照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的高标准,分析了鄞州在清廉建设方面存在着基层党组织清廉引领性不够、基层清廉治理的系统性不强、基层清廉建设的实践性不足、清廉监管方式的融合性不深、基层清廉建设的质效性不高等问题,然后从政治引廉,筑牢战斗堡垒;法治固廉,构筑廉洁屏障;善治润廉,强化诚信治理;以行践廉,实施自我革命;智治促廉,形成集成平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据悉,旅游学院近年来不断深化服务地方经济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在乡村振兴、乡村共同富裕、乡村“微改造、精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得到各级领导和企业的高度认可。此次领导的肯定批示,不仅是对我校教师科研水平的肯定,也是鄞校合作成果的重
    2023-02-19 767
  • 近日,市社科联发布2022年度群团(社团)测评结果,我校社科联蝉联年度优秀单位,这也是校社科联连续第四年获此优秀称号。近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社科联紧紧围绕“双高”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凝聚科学研究方向,高级别科研项目、技术创新成果、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等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高级别科研项目实现新突破。2022年,共获得省部级项目4项(省哲社规划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1项),排名第2申报成功国家社科基金1项。其中,3项省哲社规划课题是在限额9项申报的前提下完成的,总立项数居全省高职第二,市内高职院校第一。二是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2022年,共获市级教育服务乡村优秀案例一二三等奖9个,我校是获奖数量最多的高职院校。1项典型案例获评浙江省首批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市高职院校中仅我校获此奖项。“校鄞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院一镇一企”开启全面战略合作,为助力鄞州干好“一三五”、当好领跑者、挺进首位区,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技术创新成果突显。2022年,共获知识产权授权10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高达10项,
    2023-02-13 652
  • 为加强科研过程管理,进一步推进我院科研平台建设,12月2日上午,学校科研平台岗年度工作汇报会在行政楼325会议室举行。王志龙副院长、各科研平台岗负责人及科研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汇报会,会议由钱斌华处长主持。会上,各科研平台的汇报人主要围绕平台研究进展情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平台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以及下一步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报告交流。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是2022年宁波市重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之一,由我校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该平台注重走访企业,结合实际开展科研工作,本年度在高级别核心论文发表、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学生竞赛获奖以及校企、校际合作上取得了较以往更为优秀的成绩。宁波市城市发展研究基地是宁波市第五轮社科基地,该基地目前已基本完成3年建设内的考核要求,成功举办了“城市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建设城乡幸福共富之都”学术交流会,并组织基地成员开展调研,在为相关部门、企业等资政建言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篇研究成果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浙江省园林绿化协同创新中心在高质量完成项目申报及论文撰写的基础上,创建了“党建+科研”的工作机
    2022-12-06 863
  •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公示了“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由我校高职研究中心刘新晶老师与东北农业大学联合申报的《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东北黑土地保护多元驱动机制研究》(立项编号:22BJY240)项目获准立项。项目主要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与耕地保护问题,创新质量管理机制。刘新晶老师主要负责黑土保护中药肥施用,不同主粮作物药肥的施用效率、施用过量程度、空间集聚特征等内容研究。
    2022-11-07 775
  • 从浙江省社科联获悉,202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单已公布。今年省哲社项目采取限额申报,我校申报9项。经广泛发动教师申报,邀请专家辅导,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刘玲、潘莉、徐克帅3位老师的省哲社课题申报获立项,数量居宁波市各高职院校之首,省内高职院校第二,取得了历年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量质新高。近年来,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双高”校建设,各二级学院(部门)凝心聚力,坚持深耕科研,努力推动科研服务地方、反哺教学,实现了良性互动。
    2022-10-21 703
  • 2022年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获奖名单,我校共申报11个优秀案例,9个案例获得高校组优奖案例奖,其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此次获奖项目中,宁波市高校组共设一等奖2个,我校囊括全部奖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共设18个,其中我校获得奖项7个。我校张建庆和沈蓓芬撰写的《现代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以宁波茶学院为例》、杨琳和潘沁撰写的《艺术赋能美丽深溪建设》获得了2022年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高校组一等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各个专业各显奇招,通过党建联盟促发展、校地合作搭平台、科技扶贫助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势专业服务社会等形式,积极推进助力乡村振兴,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彰显宁波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积极助力宁波教育争做“重要窗口”模范生。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政行校企联动育人模式,联合宁波农村农业局、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宁波知名茶企建立了政校企多元办学的现代产业
    2022-06-24 1064